15年來,李建杰扎根施工一線,從青澀的技術員逐步成長為獨當一面的管理者,在多個重難點項目中勇毅前行,成為同事們心中當之無愧、專啃“硬骨頭”的“開路先鋒”。
多年來,他曾榮獲中國鐵建京新高速公路優秀管理者、圖木舒克市水利局三師前海總干渠項目優秀管理者、阿拉爾市交通局阿阿高速公路優秀管理者、新疆阿阿高速公路項目管理公司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。每一項榮譽的獲得,既是他日復一日的堅持與付出,又是汗水與努力澆灌出的果實。
逆風破局顯擔當
2022年,李建杰肩負重任,出任新疆圖木舒克市三師前海總干渠續建工程項目經理。開工伊始,便遭遇重重困境:征地拆遷如同頑固的“硬骨頭”,啃不動、難推進;導流渠道恰似兇猛的“攔路虎”,橫亙在前;資金短缺又宛如無情的“緊箍咒”,令人束手束腳。許多人都對這個項目不抱希望,認為它“先天不足、難成氣候”。
李建杰(中)與同事交流施工方案(中鐵二十一局 供圖)
他沒有被眼前的困難擊倒,通過現場調查,冷靜地分析利弊,在困局中找尋破局良策。“工程要跟著實際走,計劃得圍著現場變。”他目光堅定,話語鏗鏘。經過無數個日夜的反復研究、深入分析,他大膽創新,將導流渠道施工方案從傳統的“全線同步推進”改為“分段導流 + 模塊化作業”。既減少征遷帶來的影響,又最大限度發揮機械施工連續作業效能,工效提升40%,施工進度顯著加快。不僅如此,他憑借“能變則變”的執著韌勁,與相關方溝通協調,化解資金難題。
2024年11月7日,前海總干渠續建工程一次性通過驗收。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目標。
匠心筑就創標桿
在擔任喀什分公司項目群項目經理期間,李建杰又迎來了新的挑戰——主導建設南疆單體最大的鋼結構廠房——新疆喀什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巴楚產業園廠房項目。該項目建筑總面積達6.6萬平方米,建筑高度11.45米,主廠房采用輕鋼結構,共5跨,最大跨度35米,其規模與難度在當地都堪稱罕見。
面對如此艱巨的任務,他沒有絲毫退縮,迅速組建攻堅團隊,從技術方案到資源配置,事無巨細親自把關。針對大跨度鋼結構吊裝、高精度焊接等關鍵技術難題,他組織專家反復論證,創新采用“分段預拼裝+模塊化吊裝”工藝,將誤差控制在毫米級,為項目高質量推進奠定了堅實基礎。
為了解決這一施工難題,他堅持“技術先行、管理創效”理念,牽頭制定“日調度、周考核、月總結”動態管控機制,將施工計劃細化到每一道工序。面對極其復雜的地下管溝工程,他提前模擬施工流程,優化管線排布和節點設計,減少誤工返工。在材料供應緊張時期,他多方協調,跨省調配優質鋼材,并嚴把質量關,實現進場材料合格率100%。
巴楚產業園廠房項目一次性通過五方驗收,較原計劃提前30天交付。驗收專家組給予高度評價,這座現代化廠房的建成,不僅填補了南疆大型鋼結構裝配式建筑的空白,更為當地引進紡織產業提供了重要載體。
憑借著“干一個項目樹一個標桿”的堅定信念與卓越口碑,他在喀什地區接連發力,滾動承攬伽師縣西克爾庫勒鎮災后易地重建道路、G314公路下穿鐵路等項目。
攻堅闖關見實效
2024年1月,李建杰再次臨危受命,接過阿阿高速公路項目的指揮棒。這條橫跨荒漠與河流的交通動脈,從建設之初便困難重重,塔南一干渠的水中墩猶如 “擋路礁”,橫在路中央,征拆受阻、料源告急等難題也接踵而至,形成了一道道難以跨越的“連環坎”。
但李建杰毫不畏懼,他果斷將“戰場”前移,把會議室搬到了施工現場。在塔南一干渠岸邊,他帶著技術骨干席地而坐,以沙地為紙,樹枝為筆,一筆一畫地推演施工方案。經過無數次的研討與方案論證,利用短暫的幾天停水期黃金時間,組織人員機械24小時進行圍堰筑島施工,經過連續多天的日夜奮戰,塔南一干渠大橋2號墩河道中心水中墩樁基施工順利完成。水中墩施工比原計劃提前15天順利出水。
阿阿高速公路施工中(中鐵二十一局 供圖)
在跨塔里木河特大橋工地,他更是全身心投入。他緊盯箱梁架設的每一個環節,終于將塔里木河特大橋全長1687米56跨共計448榀箱梁架設提前15天圓滿完成,標段架梁施工全線率先完成。
2024年3月至今,在業主考核評比中,項目部11次榮獲全線第一、多次獲得業主通報表揚,施工進度名列前茅,這些成績的獲得是李建杰帶領團隊無數個日夜的艱苦奮戰,是工地上無數個不眠之夜的堅守。
“每項工程都是寫在大地上的承諾。”15年來,李建杰負責的項目全部優質履約,他培養的40余名技術管理骨干如今走向一公司多個項目重要崗位,成為工程建設領域的中堅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