品讀烽火家書,汲取前行力量 |
?作者:張慶 ??時間:2025-10-15 |
【字號:大 中 小】 |
2025年,是中國人民抗日戰(zhàn)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(zhàn)爭勝利80周年。那些從戰(zhàn)火中留存下來的家書,紙頁雖已泛黃,字跡卻依然滾燙。作為一名扎根基層項目的普通職工,每一次重讀這些文字,都仿佛能觸摸到那一顆顆赤誠跳動的心,也更堅定了我在一線踏實干事、為項目建設貢獻力量的決心。 一紙信箋,映照堅定信念。左權將軍曾在給妻子的信中寫道:“我犧牲了我的一切幸福,為我的事業(yè)奮斗。”這句話,放到今天的項目一線,依然振聾發(fā)聵。我們的“事業(yè)”,或許不是戰(zhàn)場殺敵,但卻是要安全、優(yōu)質、高效地完成建設任務。面對工期緊、技術難題這些“攔路虎”,我們學習左權將軍那種信念,就要把它融進每一張圖紙的審核、每一次現場的巡檢、每一方混凝土的澆筑中。黨員帶頭,骨干跟上,信念不是口號,而是行動。 幾行墨跡,寫滿實干擔當。“我萬一不幸為人民戰(zhàn)死,那也無須呼哭。”八路軍戰(zhàn)士馮庭楷在家書中這樣寫道。對我們來說,項目一線就是我們的“戰(zhàn)場”——安全生產不能松懈,質量管控必須嚴格,進度壓力時刻都在。學習這種擔當精神,就不能總坐在辦公室。得走進施工班組,了解工人的真實想法;得把“黨員先鋒崗”“青年突擊隊”真正建在火線上,關鍵時候頂得上去;宣傳工作也不能飄著,要多講一線職工的真實故事,讓實干的人被看見、被尊重。 樸素言語,飽含為民初心。彭雪楓將軍說:“我們的一切都是黨的、人民的。”這句話在今天依然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(fā)點和落腳點。我們建的是工程,最終為的是服務社會、造福百姓。把這份情懷落到項目黨建工作中,就是要做得接地氣、有溫度:關心職工吃得好不好、住得暖不暖,把后勤保障做到大家心坎上;宣傳工作也要“活”起來,拍點職工愛看的短視頻,編些好記管用的安全口訣,讓正能量像活水一樣,在項目上自然流淌。 烽火家書,是穿越時光的精神信使。它們提醒我們,從哪里來,該往哪去。作為一名基層項目職工,我將不斷從中汲取力量和智慧,把感動轉化為行動,在平凡的崗位上,書寫屬于我們這一代人的擔當。 |